去年看了特價及圖片買了3M的濾水壺,到手後由於水量很小,覺得使用性很弱;但年底時恢復每日飲水量後,又添購了一近2公升的象印保溫瓶,所以一次煮五公升的水,分別裝入虎牌3公升及象印保溫瓶,有時一天煮兩次,喝水6公升左右;這樣一來3M的濾水壺就不無小補了,搭配Brita使用很是適宜。

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。

前年底整理了心思,原以為去年可以走得大步些,卻不料還在整理中……

心情就算急,也不能左右什麼不是?

去年底省思整個跑步動作與姿勢跑法後,決定調整用了近四年的習得概念,重新來過後終於有了眉目!

整個人竟然舒暢起來……連自己都感到驚奇、驚訝不已;感謝上帝。

現在,來談談目前的跑步現象,我的個人看法。

大約五年前,約莫2009年開始,臺灣逐漸興起跑步熱潮,無論是戰後嬰兒潮世代或再下一個世代,處在資訊蓬勃之際,彼此學習影響;跑步運動即是一例!

我常省思,無論是田徑場或是網路,跑步從一件很個人單獨之事變為團體活動,在精神上我有了什麼體驗呢?

由於習於挑戰,於是就加入馬拉松,甚至超馬行列,卻不料開始面臨「跑長遠」的難題;因為姿勢有問題,造成跑到一個階段及速度後腿部產生不適;詳細情形過去文章都有提及,不再描述。由於「擁有」這難題,而且只能獨自面對!我不得不面臨解決這難題形成的「困境」。

小學同學說:不要跑那麼遠不就可以了?

那我不就成了半調子了!

當然,解決個人問題其實是項「必然」之事,不是什麼面子問題;但見其他人步步進展,自己原地「退步」,還真不是滋味。

現下「初步」解決問題,心情放鬆,眼域也可以恢復了;至於「初步」,用這詞較為謹慎,因為戰戰兢兢,深恐一個又偏了。

我見同學毓桓用「跑出心靈的風景」;徐醫生用「四處趴趴跑」,都對增進跑步人口功不可沒:一者以「風景」之悠閑(只要付出汗流浹背),一者以「輕鬆隨意」(風雨無阻)來歡迎加入,讓人對跑步產生親切之情,相信未來將持續影響下去。

如此團體!必然能提升全體國民身、心健康。

至於「羅東慢跑」分為2類,一類追求運動展現,就像操山馬;另一類不同於趴趴跑及心靈風景,而是處於稍有要求的運動展現,跑步路線固定。

較特殊類的有:倒著跑、拖鞋跑;謝團長的赤足跑與一般團體相同,只是持論比較標新立異;謝團長對國內赤足之推動,厥功甚偉。

當然,每個人都在意自己的能力,以上只是以「明顯與否」來做簡單劃分。

由於我個人比較在意的是自己長久養成的「好習慣」,與原本的「獨自感」(跑步讓我感到自己在與自己對話);在面臨問題後產生「不確定感」:由原本五公里左右的長久習慣「確定感」一轉為不確性。在面對與解決獲得中,我發現「基礎原則」一直是各個團體很少提及的。即便提到也多言不及義或極為粗糙。

所謂「基礎原則」就是:一、身體如何正確、有效跑步?二、跑步時的心靈狀態?

當然!人們會說:跑就對了!可是,你怎麼用身體跑?你能講出個所以然嗎?又,講得對嗎?

赤足的謝團長在一篇文章說要用「薦椎跑法」,練肌肉不對!這說法正確嗎?

或者「跑出心靈風景」時,與「跑步」有什麼關係呢?難道散步、用走的出不了風景嗎?

又或者「趴趴跑」時,是在趴什麼呢?

操山馬高手高志明兄用「心跳率」來控制跑步進展,但若沒有心跳帶呢?又到底是「控制」得宜?還是本身體質與休眠的「回復力」得宜呢?

基本上「固定跑步」就是一個好的「行為」原則,但若關涉到「長遠」、「速度」、「環境」及「目的」就必須在跑步的身體基礎下進行身、心探索了。

可見!當我們用各種「心情」在跑步時,跑步真是件有意思的運動。但當我們「省思自己」的時候,就不同了。

當我們省思自己時,也許才是跑步真正開始的時刻。^^

看似單純的跑步,正蘊涵著人生基礎道理。

「運動家精神」是我的標的,希望我能符合這個身分。

面臨窘困時,上帝是我吶喊對象,亦是心靈注目方向。

文章至此,雖然心裏有很多話,而且按標題來看原是沒寫完的;然先就此而止,待他日實然已至再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scrime 的頭像
    escrime

    Escrime

    escr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