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時學校上課聽聞祖譜一事,卻不見家人提過,直到當兵退伍大學畢業後始知家中真有祖譜

先前雖已調查一番,近日又至戶政事務所,再一次比對祖譜,記下一些心得

照祖譜上記載,以及網路上有些補充得知,吾家自先祖比干子林堅傳下,屬於「九牧」林邁一支;林邁為林披八子,唐光化二年明經耀第授雷州刺史。(亦曾任同州刺史:林蘊《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銘》原文記載:“長端州刺史葦、次殿中侍御史藻、次橫州刺史著、次韶州司馬薦、次通州刺史曄,先母鄭氏出也;次即不肖孤蘊,忝任邵州刺史、次金吾衛長史蒙、次同州刺史邁,皆母陳氏出也;次四明處士蔇,庶母朱氏出也,……自端州至同州皆有令子,世習文學。)

再傳至第九七世祖文康公。

文康公名向日,字雙溪,諡文康。元朝開禧二年生,祖居福建汀州府(寧化縣)石壁村。
林向日元朝時中進士,署理程鄉縣儒學(儒學教諭:學官名;元、明清縣學皆置教諭,掌文廟祭祀,教育所屬生員)。元朝末年,遷到詔安溪東上營村定居。向日四子:長子原吉住在詔安溪東,次子原興住饒平南陂,三子原慶住詔安溪東,後遷往廣東潮州揭陽,四子原隆住詔安南陂。四個兒子共同在溪東上營建立太始祖祠,名“應源堂”。向日的四子原隆,初居詔安溪東上營,後來舉家移居二都林婆社大塘(即現在的南陂),成了詔安南陂林氏開基祖(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南陂村)。
另一記錄:
元末宋初時遇朱元璋南下閩粵控制掃蕩山區,林昉第九世孫林向日,字雙溪,諡文康,為元朝進士仕潮州府程鄉縣教諭,任滿回汀州寧化縣石壁。
林向日為避兵亂,率族人遷詔安縣溪東鄉上營村。
明朝初期林向日第二子林原興,號古鋒,攜母張氏及四弟林原隆,由詔安縣溪東鄉上營村遷潮州府海陽縣弦歌都下饒堡溪東南坡(今楓林村),一年後林原隆返詔安縣溪東鄉創南坡鄉。(文康公敘述皆從網路取得)

祖譜記載:
文康公開自元朝生長原係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人也,由明經任潮州府程鄉縣教諭,因回任聞鄰變干誅,舉鄉皆竄,遂擇霞漳南詔所城外溪東鄉開基立業。配張氏生四子:長,原吉;次,原興;三,原慶;季,原隆。後張氏媽從次子原興公遷饒邑二寨鄉居住。長子原吉公與三子原慶公世居溪東,四子原隆公擇居二都鄉,名南陂居住 嘉靖以前漳州府樟浦縣二都至嘉靖五年新設詔安縣,割二都以屬為詔安縣南波鄉二都也。(文中恐有錯字、贅字!現照錄。與網路所述相符,但未有林昉;與林昉同世為:朴、英、環、節。林昉網路所述,為九牧長房林葦之後,故應為誤記)
從九牧林邁依序為:
林邁、林愈、林道、林慎思、林師德、林雷震、林夢積、林宗秀、林會斌、林朴、林迪、林學、林成材、林正卿、林興祖、林致政、林觸元、林向日(文康)。

文獻記載:
(二) 原籍詔安的林姓家族入墾內埔仔
內埔仔林姓家族的原鄉為詔安縣霞葛鎮南陂村,雖有簡單的族譜編修,但由於未有完整的家族史資料以及土地開墾契約文書,因此對其家族在當地的墾闢過程,僅能就林家耆老的言說,以及<<林姓宗譜>>(溪州祖、學堂祖、嶺尾祖) (1959) 簡略記載,加以敘述。
1、林姓「溪州祖」門下入墾溪洲的過程
居於詔安南波(陂)的林氏家族成員,在清乾隆年間,聽說臺灣由於地屬新闢,仍有許多土地可供開墾;當時又因原鄉地狹人稠、耕殖日艱,因此有家族成員提議到臺灣從事土地拓墾與定居的打算。
他們幾經研議下,由「溪州祖」門下(13世)「廷」字輩的諸兄弟們鳩合眾力,準備集資赴臺拓墾。他們在乾隆6年(1741),由原鄉東渡來臺,抵臺登岸後,稍駐足於諸羅縣城,並到處打聽什麼地方尚待拓墾。由於當時的嘉義平原已經滿佈漢庄、田疇交錯且阡陌縱橫,他們不久聽說位於沿山的盧麻產內埔仔還有荒埔未墾,旋由諸羅縣城東行往沿山前進。遠遠望見盧麻產內埔仔,這一山間盆地很像自己的故鄉,決定就此落根。
位於平原區的盧麻產,當時已有許多漢人在此耕殖,往東的內埔仔則因地高缺水,尚有大片荒埔未墾。一行人於是就在內埔仔山澗旁(濁水溪)葺草為屋,開始從事拓墾工作。
林姓溪州祖門下的子孫,來臺的第一批(13世),最初落腳於內埔仔溪州,有些往沿山其它地區開墾。後來,此派仍有斷斷續續的家族成員渡海來臺,最晚來臺者為17世,現今仍有後代子孫居於內埔仔菜公坑。此門下子孫是三派中,有最多人渡臺,並且子孫分佈最廣。其祖祠現位於內埔仔溪洲。(臺灣客家研究專題計畫.發現客家:嘉義沿山地區客家文化群體研究;作者/池永歆、謝錦綉;民101;頁123-124)
其後尚有學堂祖及嶺尾祖之簡略記載。吾家為溪州祖門下最晚來臺者之一。

自原隆公一世開始,傳至我這一代,是第二二代(世)。
原隆公以下有三支:
.嶺尾祖:林(明)萬一光宗*,心期汝愈隆;開先宜繼後,守法念群功
.溪州祖:宗廷公大振,法古要宜今;一心行正道,百務自亨通;詩禮千秋盛,文章萬世隆;乘時名丕顯,昭德表前功
.學堂祖:朝發大勳名,丕承迪彙征;文章功世德,禮樂樹家聲

以上為祖譜的祖輩序對照表,按其文字來看,顯然對子孫懷有期許。試著解讀其意義,希望離本義不會太遠:
.嶺尾祖:
文字是由第七世開始,猜想應該是此世林萬一所譜之文字:林萬一這一代曾做了讓宗門榮譽之事,期望來者接續而更加昌隆;既然有了好的開頭,來者應該承繼下去,務守家法,不忘前人辛勤的功勞(或:遵守家傳正當法則,牢記團結力量帶來的功效;*有祖譜載為明萬一光宗,非林萬一光宗)。
.溪州祖:
由第十二世宗字輩祖開始:宗、廷、公三代大力振興,在師法古聖先賢之時也要能合宜運用於今日;心念純一行在坦蕩正途,所務之事自然亨通;規矩行為舉止的詩、禮能千秋興盛,帶來知識的文章能萬世昌隆;順應時勢、大展良好名譽,以光明德性表彰先人所付之辛勞。
.學堂祖:
文字是由第十世開始,看起來不像名字!「朝發」應該是從天而來的意思。勉強解釋:天賜功績佳名,遵奉實踐凝聚民心行遠;以文章來效勞社會,以禮樂來樹立家門名聲。

不過對照祖譜與日據時代以來的戶口名簿發覺,雖然祖譜按輩排入「字」,但戶口名簿的實際名字都不按輩字來取…不曉得原因何在?或許是昔日之字、名有別;或可推想:文字傳易,理念傳難。


祖譜記載來台的先祖是第十七世的林來,按輩分名字應取為「林法來」,但祖譜印為「林雲來」,戶政資料是「林來」。

日據時代的資料謄寫是用毛筆寫的,字體極為工整漂亮,上面寫著:林來於明治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死亡二付相續戶主。

日據時期是1895至1945;明治二十年為1887年,可見林來至臺灣時,日本尚未佔據臺灣,所以沒有戶政資料;死亡時間應該是家人所報。(由此可見日本現代化之功!想當時之中國仍處於蒙昧不細、不悟時刻)

林來有五子賢修、新通、朴、桃、純,長子林賢修:嘉永四年拾貮月壱日生(1851),明治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死亡(1912,亦即民國元年),享壽61。由於沒有林來的出生年月日,不曉得享壽多少,也不曉得林賢修是來台所生?還是東渡前所生。

林賢修,祖譜載為林古修。

林賢修之妻邱毛:嘉永六年拾貮月拾貮日生(1853),大正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死亡(1926),享壽73。林賢修及邱毛乃祖父之祖父母。

林賢修有三子力、良、盛。長子林力:民治八年拾壱月壱日生(1875),明治四十五年四月八日死亡(1912),享年37。

林力,祖譜載為林要力。

林力之妻陳秀:明治拾壱年拾月拾日生(1878),昭和貮拾年九月拾五日死亡(1945)享壽67。林力及陳秀乃祖父之父母也。

林力有六子德生、德和、維成、德順、文宜、德虞;維成及文宜早卒。第六子林德虞:明治四拾五年六月壱日生(1912),民國伍拾年捌月貮拾伍日死亡(1961),享年49。

林德虞,祖譜載為林德輝。按輩序應為:林宜輝。

林德虞妻,一為林招英,一為黃烏敏。林德虞及黃烏敏乃祖父母也。

林德虞出生時,父林力早歿,祖父林賢修尚在;林德虞乃遺腹子也。林德虞有五子慶東、繁x、明x、信x、明利;慶東未滿2歲早卒;明利遭酒駕撞擊而早歿,同其父享年49。

觀諸祖譜及戶政資料,始知來臺後定居嘉義大湖火燒寮,以竹紙為業;原來宗親頗眾,都在嘉義。自林來東渡到本人這一代,是第六代;自文康公以來是第22代;自林堅以來是第119代。

由於未按先人所立之字序取名,家族中亦未有聞世之佳人子弟,可見本支脈之平淡。

戶政資料登載德虞公不識字,子孫未依字輩排序取名,原本屬於讀書人的知識分子,在某個環節中成了目不識丁,遺落了前人遺訓。

余今四十不惑,對於生活中種種匱乏及知識不足產生的問題並非無所理解。林力公37歲即去世,兩兒早逝;德虞公49歲患病去世,亦有兩名子女出生未及長成即離世。可見處當年之時代,在醫療、衛生及生活上知識、資源的有限下生活實在不易,即便活著也不見得有多好的生活品質。
面臨實際生活中種種之困難、疑惑、威脅、驚懼,經營生命艱辛不易!無意於前人之「傳家之言」不也平常?視之為無法立即獲得好處的無用言論,棄如蔽屣。

我林家這一脈對於祖先訓言,亦即那必須用心靈之眼看待的庇蔭:「法古要宜今,一心行正道,百務自亨通。」應當審慎持之在身。

自林來公東渡,於1887年止息於臺灣,至今整整有一百多年。倘若子孫們按祖輩之訓言,及家門之清白,在現代化的社會環境中無處不是學習的契機,無處不是經營生活、身心的最好時刻。

吾家遠自商湯以來,即是有識之士;代代傳承亦多讀書人、知識分子。由此可見無論處富貴或貧賤,吾家尚未掌握「心性」自我涵養之義,仍有父母不知修養身心,導致無法傳下尋覓之道給子女:於功名利祿無益之下,連字都可以不識,不讀書了;再者,對於經營生活中之生命與衛生方面,也沒積累充分的經驗功夫確實傳交給後代。可謂:身、心裡外皆失。

先祖們所遺留下來的誠摯勸導,徒留於書面而乏人踐行,又迷失於種種生活處境,或不敵生活辛勞;即便用功也半途而廢!漸漸無人問津。

吾家總是經過環境的考驗,經受住人事地之移轉而一代傳一代,昔日之辛勞值得嘉勉,卻不可僅止於存活之飽足而已。應當在固守生理之基礎後,立即令精神確實成長茁壯,將雄健不敗之涵養心得澈底實踐,並謹慎流傳後代,令一代人新一代人。

先祖湯之盤銘曰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毋忘祖訓。


[宋] 陸游
冬夜讀書示子聿

古人學問無遺力,少壯工夫老始成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

古人拚盡全力做學問,年輕時所下的苦功,到了老年方才開花結果。
書上讀來的總感到不足,要達到真正透澈的認知,靠的就是身體力行。

智慧來自心靈自省與知識;修身,在於知與行。
建議林氏子弟應讀之書單如下:

一、識字書(約莫1~6歲):
1、詩經、書經、四書。
非朱子本,以原本為重;可以三民書局之新譯讀本為主,或臺灣商務之今註今譯,大學一章以禮記之大學原本為主,切莫使用朱熹改本!以及自選少量唐詩、宋詞:1~2歲起由家人點滴授予,不強求理解道理,以識字、詞為基礎。若父母有心,可加入易經,僅以識字為主。再強調,單單以識字、詞為主,切莫強求孩子。
2、九九乘法、加減乘除:理解數的概念以及數字的運用概念,數數字;以圖式排列數字、辨別數字(習於基本數字0~9之意義及拆解、排列、圖式:3=1+2、1+1+1;4=2+2、1+3;5=1+4、2+3、2+2+1…等以此類推;以一堆圍棋子令其數出正確數,並檢證是否正確,此時可以圖式一目瞭然,例如以骰子所示之一至六圖示一 一陳列,一望可知:如此,則可理解結構、圖像記憶及無窮變化)。例如0之意義有:界限、無及輔助標示之義。
3、注音符號:按維基講解每一注音符號之由來與使用

二、啟蒙書(7~12歲)
1、幾何原本:由點、線、面概念起,學多少算多少(參照書籍:幾何原本.四川出版社.雷常茂譯;幾何原本.九章出版社)若覺困難,可免。或設法組讀書會共同研討。
2、詩經、書經、四書:字詞為主,文章以讀過即可,並再三復習;切莫強求理解道理及土法背誦!只要讀過、理解字、詞義即可
3、熟練數字之加減乘除,及以圖式排列、辨別;或可學習珠算、心算。

三、啟蒙書(13~15歲)
1、幾何原本:盡量讀(輔助讀物:幾何原本導讀/九章;沒有王者之路/網路與書)
2、詩經、書經、四書、呂氏春秋、古文觀止:熟練之餘,可再添孫子兵法、左傳、史記(以三民書局版本為主,輔以呂思勉著作,如:史學與史籍七種;呂思勉論學叢稿)各書篇幅不少,少量讀起,積沙成塔,聚少成多;讀過理解即可,並復習再三,使之熟練。詩經、書經、四書、孫子兵法,由於量不多,應整本讀過。左傳、史記、呂氏春秋則擇取個篇少量讀起。
3、聖經(雅歌、箴言、約拿書、雅各書、希伯來書):13歲,國一開始,或稍早亦可
4、蘇格拉底的申辯:多讀幾遍
5、笛卡兒:談談方法(大塊文化);我思故我在(志文)
6、如何閱讀一本書(台灣商務)、讀書別靠意志力(究竟)
7、10分鐘聰明打掃術:1天1次1空間,絕對不疲累!(台灣廣廈);一天一點無壓力家事:55天不知不覺就把家打掃好了(尖端)

四、儲備書(16~18歲)儲備在身心以俟用之!
1、理想國(顧壽觀譯.吳天岳校)
2、實用人類學、論教育(康德/鄧曉芒或李秋零譯本)
3、道德底形上學基礎(李明輝譯)
4、知性改進論(斯賓諾莎/賀麟譯)
5、聰訓語齋(張英)
6、自卑與超越(阿爾弗雷德‧阿德勒/黃光國譯;阿德勒尚有其它心理學名著:認識人性等)
7、理則學(牟宗三。此理則學,即是邏輯學。務須整本精讀之)

五、儲備書(19~22歲)
1、康德三大批判(以鄧曉芒、郭立田之輔助著作協助理解;康德/易杰雄,可為導讀。
純粹理性批判譯本:1、鄧曉芒與楊祖陶譯本。2、王玖興主譯本。3、牟宗三譯本。
實踐理性批判譯本:1、韓水法譯本。2、牟宗三譯本。
判斷力批判譯本:1、曹俊峰譯本、2、牟宗三譯本)
2、心理學原理(威廉.詹姆斯/唐鉞譯)
3、心智生命(漢娜.萼蘭/蘇友貞/立緒)
4、現象學三本:1現象學十四講;2現象學宗師---胡塞爾;3現象學的觀念
5、國富論(約翰.斯密)
6、邏輯體系(約翰.斯圖亞特/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)
7、新時代的有效管理:管理、生活、表現(馬利克)

22歲之後:
1、聖經:約伯記、約翰福音起,一卷卷自定讀經日程
2、易經、左傳、史記等古人心得著作,平時少量閱讀之以為習慣
3、金剛經、心經(三民書局本)、可蘭經:理解與辨別其中之概念
已讀過之所有書復習、反省,熟練之。

左傳、史記卷數不少,其中悲歡離合苦難歷史,可說是讀來苦惡多,佳行少。歷史中兇殺事件一代代層出不窮,讀史者應默省在心。讀史,以識字、理解用詞及能讀古文為要,不必勉強讀,可自己撿擇想讀之內容品查一番。雖然史實沉重,仍有佳人,如樂毅等,以及古人深思心得可供學習。持續讀之,省思之,一點一滴、積沙成塔,自然不覺厭煩,而能從中獲益。

書海無涯,擇取重中之重,人人應讀之書;以此為基礎,審思之、明辨之、篤行之。
讀書,積少成多。莫急、莫虛,日日積累,自然有功。人若不讀書,身心發展受限,且易自驕、自滿,粗俗自誤而不自知。檢定上述之書,愈讀則心眼愈明,精神愈旺,身心康正,修直己路,是林家子弟面臨人生處境之解方,真誠惜愛之。
人人皆知讀書,但該讀何書,則各有其理。吾以聖經、古文經典、哲、史之正為根,可充足精神,可觸發心靈:心思擴大、則能寬容;見多識廣,則認得正途。

身心乃人我之所在,關乎健康,林氏子弟可如此自保:
一、作息規律,早睡早起
二、飲食有度,盡可能拒絕人工化學物品以及外食;
三、每日起床梳洗後一小時內飲水1000cc以上,每日飲水3000cc以上,男女皆同,水以溫熱開水;
四、時時檢視心靈狀態,保持中正、平和、寧靜;
五、腹式呼吸,深呼吸。可按郭育祥醫師之著作執行;
六、每日晨跑、肌力訓練;
七、端正姿態。
水的重要性描述如下:
人體6~7成是水;體重的13分之1是血液,血液中水佔8成以上。
以72公斤6成來算,則水佔人體43.2公斤、5.5公斤是血液;血液中水佔4.4公斤。
清晨起床後一小時內飲水至1000cc,則:
一、為人體水分0.4成多(不到一成之一半);
二、為血液水分4成多(不到五成)。
整日喝水量為3000cc計,則近人體水分量1成;近血液中水分量7成。
水大致在人體所扮演的角色,有六大功能: (一) 運送養分與氧氣 (二) 調節體溫 (三) 排泄廢物(四)協調新陳代謝 (五)潤滑身體關節功能(六)循環、吸收、消化。
結論:若飲水量不足,則人體內就會有舊水、缺水問題。以車子的機油作為概念,則有因此而受損之虞。每日飲水量在佔人體水量的一成左右應該是安全值。而飲水最要緊的就是起床後一小時內之1000cc水量。一口口喝,若可,可以喝多些,但切莫一次強飲。每日足飲3000cc以上溫熱開水。如此飲法可確保一日飲用水在體內之各項運作。吾家子弟見得此方,務必確實執行,以保基本。

從小就將牙齒保養好!每日按起床、早午晚餐各刷一次共四次。父母應在幼兒長齒時即開始注意清潔,並固定每半年~一年至牙科檢查(請小心選擇牙醫!有不肖者會故意破壞牙齒來填補以賺取健保費,須謹慎選擇牙醫師)。牙齒影響身心頗巨,切莫等閒視之。潔牙應無所不用其極,備足牙刷、牙線、牙尖刷、沖牙機。沖牙機效果非凡,最好天天使用。
姿態影響脊椎,而脊椎內神經掌握重要身心神經運作,故而姿態應注意端正。若身心有毛病卻查不出原因,可自省平素之姿態是否不良!

所有概念為吾年少操作至今之心得,可運用於家人長輩身上,有良好效果。其晨間運動內容簡述如下,家中老人健康可依此操作訓練、回復、維持:
一、伏地挺身8下、仰臥起坐8下、半蹲8下、跳繩8下、伏地腰部彈跳3下×3組;
二、半蹲30秒×3組;抬腳跟向上伸展30秒╳組;
三、兩腳原地衝刺10秒x3組(兩腿原地快速跑動);
四、樓梯一階上下衝刺一趟10次×3組;
五、櫻梯七階上下衝刺一趟3次×3組;
六、樓梯至一樓頂衝刺約21階上下一趟;
七、室內慢跑15分鍾。
所謂「衝刺」,由於年紀關係,可調整為稍盡力而為。身體經過一番小小用力,有健旺身、心之效。
所謂「半蹲」,則是一般所謂的深蹲。吾將大腿貼到小腿稱之為深蹲或全蹲;將大腿與小呈約九十度稱之為半蹲。
家人長輩於晨間飲水約莫1500cc左右,鎮日飲水三千西西以上,體健神旺。起初以1下開始,進至目前8下,緩緩進行即可,目標為30下。老人退休在家,可由1下開始,照三餐操作。年少者,至少擇取一項運動專門從事,可經營生活樂趣,培養運動家精神。身體康泰,精神盛足,則事事可盡展心力,畢達其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scrime 的頭像
    escrime

    Escrime

    escr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